淺談整體思維>>>>整體思維與干支>>>周易新認識>>>周易新認識補充>>>易經占卜招生>>>算命線上>>>回 論壇
整體思維與月食、干支 --兼談對五行理論的質疑 作者:株洲市第六中學 吳官保先生(a08080808.student@sina.com) |
內容提要: 本文運用哲學思辨方法分析了干支的理論構架,證明了二十八宿劃分源於月食的周期,論證了干支理論與二十八宿、與夏曆之間的聯繫,提出了地球上出現生命與太陽系、地月系的結構密切相關的觀點,對中國上古時代天文學、哲學所取得的成就有一個全新認識,同時也闡述了干支理論尚未成爲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的理由,並對後世的五行理論的非科學性作了扼要分析。 關鍵字: 月食、系統運動四分法、系統靜止五分法、反向相參照運動、夏曆干支理論是商朝思想家的一大傑出貢獻,儘管當時對天體運行及其結構缺乏科學的瞭解,但已經在天文學、哲學領域有了相當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成就。 在研究干支前,我們不妨先探討二十八宿理論,它不僅是與干支理論密切相連,而且反映了上古天文學的成就。略微瞭解中國古代天文學的人士都知道,二十八宿的各自距離是不一的,有的間隔31度,有的僅相隔0.5度。這是什麽原因?它有什麽依據?其實,我們只要對近幾十年所發生的月食作一統計分析就不難發現,月食存在平均每十九年28次的規律,有時正好爲十九年。若將某一周期的月食標在天度上,就形成了各月食點寬窄不一的現象。例如1978年3月25日——1997年3月24日的28次月食:資料源於《天文學詞典》。
因爲以月爲單位的黃道,體現了天體運行的客觀規律,故月食以月令爲序) 從上表可以看出,大多數宿度(月食點之間相隔的度數) 爲9至11度,最大值爲31度多,最小值爲3小時,不到半天,這與二十八宿的寬窄不一的劃分理論是吻合的,且一個周期爲28次,同時,中國古代的夏曆19年7閏的天文依據正在於此。可見,二十八宿理論是根據月食周期得出的,不是主觀臆造。 從現代天文學的角度分析,月食是以地球爲中心,形成太陽、地球、月亮三點一線的天文現象,在一個區域中不可能觀測到一個周期的月食。只有對大地有一個較科學的認識,即推理出大地爲一個球體,且能準確計算出月亮太陽視運動的周期,方能得出月食的周期。僅從這一理論分析,我們的上古祖先所表現出的傑出智慧是當時同時代其他民族不能企及的。 也許殷朝思想家已認識到,局部事物的形成離不開整體的背景,如莊稼要有好收成得有良好的氣侯土壤,而氣侯是諸因素的主要矛盾,氣候又離不開天體運行,於是企望通過推理天體運行規律來得出天氣的變化規律,故甲骨文大量出現了天氣方面的記錄。這可能是干支理論形成的根本原因。 上古哲人發現,地表上的一切生物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由天體運動形成的氣侯影響。也許他們已認識到事物之間沒有聯繫就不可能産生影響,於是産生了從萬物和天體之間找到有內在聯繫的、有共同性質的根本屬性。他們發現太陽、大地、月亮是一個整體系統,陽光離不開太陽,而月亮總是圍繞著大地轉動,出現朔望現象,它必然會對大地産生影響。而這些天體在運動中或自身出現陰陽現象,或在大地上出現陰陽現象,而萬物總體上總是由雌性的陰和雄性的陽組成繁演系統,因而想到印岸]? 代表運動。光有運動的總法則還不能得到天體運動的規律,可能他們認識到,就每一天、每一年而言,整體上是相對靜止的,季節也有相對靜止不變的特性:要麽幾個月都冷,要麽幾個月都熱,要麽幾個月均有雨,要麽幾個月爲乾旱。由於考慮到了事物相對的靜止性,於是想到要將運動和靜止相結合來反映天體運行規律。既然運行用“二“ , 而靜止是在運動基礎上産生的,是否用“三”呢?通過觀察,人類所處的天體系統是三位一體的,而三角形又最爲穩定,任何一個固定物體總存在三維空間,於是就用“三“ 作爲靜止結構基本數,它既附合天體系統的客觀性,又符合穩定靜止的道理,還附合萬物的共同特性。從而形成用“二“ 和“三“ 綜合反映這一共同規律。 先哲們通過測量日影發現,太陽的周年視運動存在由南而北、由北而南的往返現象。如果將南和北作爲兩個運動關係量考慮,則可用“二分法”劃分,因而出現了由南到北的兩季和由北到南的兩季。這樣一來,就出現了運動系統的四分理論。由於黃河流域地處溫帶,四分法直接反映了氣侯的變化規律,因而産生春夏秋冬四季理論。同時,先哲們還發現,太陽的周日視運動由東往西,與周年南北視運動正好組成一個“+“ 的四分法則,這正好體現了整體考慮問題的方法。於是印八摹?反映整體的基本運動。也就是說,整體理論離不開靜止結構“三“ 和運動結構“四“ 。 以四爲基礎結合三分,就形成了運動上的相對靜止結構數十二。這應該是十二地支形成的理論依據。他們可能考慮到,太陽視運動由南到北的兩季劃分是建立在靜止的三點上的,也是建立在中心上的。於是形成了中心的五位元靜止結構理論:東南西北中。以系統靜止的五位元理論結合運動基本結構“二“ 就産生了十位天干理論,二者結合就形成六十位的循環體系-六十花甲。 我們不妨以現代人的思維方法重新審視四分法和三分法理論。首先得明確的是,干支理論是立足整體的理論。從整體運動分析,對立之中存在同向性運動,它們構成陰陽交替關係,因而有了數學中奇數與偶數的整體二分法。然而,客觀運動總是在一定背景下的運動,正是這樣,我們計算某一物體在運動中所需要的時間,則是通過速度和背景空間距離得出的,而這種背景空間與事物的客觀運動,總是呈反向,這種背景運動是建立在相對靜止上的被參照運動。由於存在反向的參照運動,該運動與物質的客觀運動則呈負數與正數的二分關係。同時,這種反向運動又存在陰陽交替關係,因而形成了整體絕對值四,即一分爲四。可見,一分爲四的劃分理論,客觀上已反映了系統對立關係。這種被參照的反向運動,一定要以客觀事物爲前提,缺少這一前提,這種反向運動就不存在,故屬於抽象運動範疇。據此,我們不難看出,立足整體的運動是具象與抽象相結合的運動。再來分析三分法理論。立足整體到局部分析,事物的運動是以自身爲主體的運動,也是以自我爲中心的運動。比如說某人從a點出發,到達b點,運動的主體者始終是該人,也是以該人爲中心的運動。因此,我們在考察局部某一人的運動時,必須以該人爲中心,那麽出發點a和終止點b,就構成相對靜止的關係量。而a與b則體現了空間的對立關係,這種對立關係是建立在該人不斷移動的中心點上,這種中心既是形成空間對立關係的立足點,又是空間劃分的依據,他不存在具體的空間,是處於對立空間關係之間的0。這樣就構成了a-0-b的靜止三分體系。若將某一事物視爲一個整體,同樣存在立體的三維空間關係,它們均存在客觀的相對靜止空間。因此,從物質相對靜止的立體關係認識,三維空間是客觀的實在,但這種三維是以立體座標的中心“0“ 作基礎的,這正體現了立足整體的法則--對立之間互爲前提:抽象與具象互爲前提,整體與局部互爲前提,靜止與運動互爲前提。整體靜止的三維結構對局部的影響,正是通過抽象表現出來的,它是整體的具象形成的局部抽象。由此我們可認看出,三分法是建立在抽象中心上的劃分理論,這種抽象是整體的具象形成的局部的抽象。這種中心也是局部的相對中心。由於整體和局部是一組相對概念,任何一個物體均可視爲某一系統下的局部,因此,整體對局部的物體影響總是通過抽象形式實現的。那麽,我們是否可以說,建立在整體理論指導下的二分法、四分法以及三分法,雖然有其的抽象性,但它們是附合自然辨證法的,是一套科學的理論體系。但古代哲人將這中心視巍暗邸? ,存在帝的意志,似乎可以隨心所欲,沒有認識到這種抽象是建立在天體客觀的有規律的運動基礎之上,從而出現祭拜蒼天,祈求國泰民安的愚昧行爲。至於天干十位與地支十二位元爲什麽形成組合關係的問題,實則反映了整體理論對立之間互爲前提的哲學觀:建立在基本系統靜止上的運動數10,與建立在基本系統運動上的靜止數12形成互爲前提的關係,構成一個相對整體,因而形成整體指導下的局部的60位元迴圈。 那麽二十八宿到底與干支理論有什麽聯繫呢?這是後代學者尚未解決的問題。其實它直接關係到干支的起元問題,即解決從哪一年哪一日作爲干支記錄的起點。略有知識的人都知道,一切穩定的運動是圍繞中心的迴圈運動,這是從具象的宏觀天體運動和微觀的分子運動得出的規律。從具象分析,是局部基礎上形成了中心的的集結,若從抽象的角度分析,則是中心指導下的運動:從運動的起點到終點均離不開中心。十天干的中心是戊,十二地支以年論,是春分和秋分,以日論,是中午和零時。二者不取陰而取陽,反映了整體抽象理論以陽爲前提(陽也是客觀事物的象徵) 的哲學理念 。一年之中以春分爲陽的中點,但春分位卯屬地支第四位,屬陰。於是取六合位戌(卯與戌合,後文再述) 爲陽的中心;一日之中以中午爲陽的中心(午的中心與夏至同位) 。 由此得出了年上起元的中心戊戌,日上起元中心爲戊午。月食時分是以地球爲相對中心的天文現象,是一個相對靜止的三點一線,運動以靜止爲起點(前提) , 當客觀的中心與干支理論的季節中心相吻合時,就形成了日與年的干支起點:春分與月食同日爲年上干支的中心起點,計戊戌;夏至與月食同日,爲日上干支的中心起點,計戊午(據筆者推算,夏至與月食同日當發生在西元前1023年,有待驗證)。這從甲骨文的“歲“ “戊“ “戌“的造字相仿以及二十八宿戌宮起點爲奎宿可以佐證。午字寫法更爲形象,是兩個黑圓的並列:一個代表太陽、一個代表月亮,光線全部被遮,故爲黑圓。夏曆爲何以立春爲一年之始?概言之,它是整體理論的産物。以地球爲相對靜止中心存在兩種視運動,太陽周年南北視運動和周日東西視運動,它們各有自身的起點,一日之陽以卯(相當於春分位)爲起點,一年之陽以子(冬至) 爲起點,二者兼顧即形成子卯之間的中點,即以立春節爲起點。可見,二十八宿理論不僅與夏曆閏月法則密切相聯,而且直接關係到干支的起元,而干支理論又是夏曆制定的理論依據。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月系組成了運動的二分法,以地球爲相對中心,與太陽、月亮又組成相對靜止的三分法(月食現象) , 可見,以地球爲中心的組合法則正好是宇宙萬物最基本的共性法則,或者說,這一組合個性正體現了宇宙的共性。凡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法則均是最爲合理的,這恐怕是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之一。另外,太陽與九大行星又構成了10數,而10又是建立在相對靜止基礎上的基本系統運動數,而運用十進位元計數法是記錄物質(相對靜止的反映) 數量的唯一合理方法,太陽與九大行星的總數正好與這一運動數相呼應,這可能是地球出現生命的外在條件。 儘管干支理論有它合理的一面,但並未形成完整的體系,比如在整體運動基礎上形成的相對靜止的區域劃分沒有建立起來。按照此理論,地支表現的是基本運動系統上的相對靜止關係,從現代天文學的角度認識,全球應按經度應分爲相對靜止的十二宮,按緯度也應分爲十二宮。但由於受當時科學水平的制約,先哲們還不可能認識到這一點。另外,整體是包括三個層面、三個側重點的綜合,包括以抽稀澳芰俊拔R齜⒌愕睦礪?已有周易) ,以“運動“(時間)爲出發點的理論(尚未成熟的干支理論) ,以相對“靜止“(空間)結構爲出發點的理論(也許就是堪輿理論)。這三個理論如何綜合,先哲們尚未得出規律。這即是筆者認爲尚未成熟的基本理由。到了周朝,由於周易理論的出現,産生了按卦的陰陽組合之理形成的大象(如乾爲火、爲天、爲剛強、爲勇武之類) ,並按八卦數理與地支數理相呼應、時辰表現的陰陽盛衰與卦象相呼應的原理,形成了八卦歸入十二支的理論。而後又出現了由大象生髮出來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論。從漢代起,五行學說影響相當深遠,從哲學到天文學、從醫學到巫術,從天文到測卦算命,均成爲這一理論的天下。然而,筆者對這一五行理論卻不敢苟同。不妨對“五行“ 理論作一扼要分析。“五“ 是建立在運動上的中心調節數,調節的本質是穩定,是靜止,“五“ 因而是一個系統的靜止數,它是由兩個角度的靜止“三“形成的,而不是一個運動數。故周易八卦中每過五卦成交合關係,如艮到兌五數,兌到艮五數,坎到離五數,離到坎五數;地支中則是每過五數爲一靜止(穩定)體:寅午戌一體,巳酉醜一體,亥卯未一體,申子辰一體。可見,印拔濉? 所形成的理論已經在地支和八卦中體現出來了。至於天干,本身就是産生在“五“ 的基礎上的運動數。可見,干支和八卦中已充分反映了“五“的數理。五行中的核心是相生與相克,“相生“表現爲同向運行的陰陽互爲前提。子到醜,是子生醜,醜到寅,是醜生寅。根據五行理論則是子屬水,醜屬土,寅屬木,三者依次不爲相生關係,與自身的相生理論相背離,天干中甲到乙是甲生乙,也與五行中木生火大相徑庭。相克屬於異向運動的衝突關係,衝突不屬整體思維觀,整體思維觀中,異向運動與順向運動形成一種協和關係,在干支理論中則表現爲相合法:一方面它是建構在相互聯繫的基本值上上的相對靜止理論,單方面的相對靜止值爲3,相互聯繫的基本值爲2,兩個靜止值聯繫一起則是2×3=6;另一方面,6也可理解爲兩個靜止值上的運動數:3×2=6。6之所以成爲一個和合數,就在於它身兼兩種功能:一是靜止上的運動功能,一是運動上的靜止功能。對於黃道由西向東和+二辰由東向西的反向運行來說,6是靜止上的運動調節數,它通過抽象的靜止0調節相反方向的運動。這即是以春分卯爲中心形成地支六合的原理:卯與戌合、辰與酉合……事物在整體運動中,還包括同向的陰陽交替關係,它們在運動中形成一個相對靜止的整體,靜止的一面爲3,另一面也爲3,從而形成了整體相對靜止的6。這即是天干六合的原理:甲與己合、乙與庚合……正是由於這樣,中國歷代思想家將以和合爲核心的“仁“ 作爲最基本的道德規範,甚至作爲一切行動的指南。再者,相克相生均是在運動中産生的,用運動結構數來反應這一規律似乎還有其道理,用靜止的“五“ 來表現就顯得太離譜了。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五行理論來闡述建構干支理論是行不通的。至於中醫學中也完全沒有必要用五行解釋,因爲中醫治病原理主要有三點:一是建立在整體的能量和合理論基礎之上,涼熱和合,燥濕和合;二是建立在藥物整體結構與病情相呼應的基礎上,如藤狀物有通經絡功能;三是建立在藥物整體的運動特性上,如何首烏生長速度慢,有延緩衰老的功能。五臟六腑之間的病理關係是隨著疾病的變化而變化的,不能將其絕對化。由於整個干支理論牽涉的內容龐雜,周易理論也極爲深奧,在這有限的篇幅中還不可能完全明晰筆者爲什麽否定五行的理由,不過是略抒己見罷了。 以上即是筆者對古代干支理論最基的構架及二十八宿理論的粗略認識。也許有些學者認爲,研究干支理論要以考古資料爲依據,筆者卻認爲,真正經得起推理論證的學說,經得起哲學思辨的學說,無需考古,這就如同1+1=2用不著考古一樣。考古只能證明歷史事實,不能證明學說的真僞。同時,殷朝離今天已三千多年歷史,除留下一些甲骨文殘片外,再要找到其他考古資料來佐證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即是本人運用哲學思辨方法寫作此文的緣由所在。 附:甲骨文中干支造字法分析(因受電腦限制原寫法不能表現出要對照甲骨文寫法參閱) 通過以上對甲骨文干支造字法的分析,不難看出,其中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和立足整體的數學原理。
|
淺談整體思維>>>>整體思維與干支>>>周易新認識>>>周易新認識補充>>>易經占卜招生>>>算命線上>>>回 論壇>> go top
![]() |
中國五術學院 謝達輝八字命理研究所
![]() 台北市八德路四段245巷56弄18號 e-mail: cdi.sdh@msa.hinet.net 電話:02-2756-4077 0928-228-894 傳真:02-2763-7378 |